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彭博周四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指,中国据报正考虑要求政策性银行(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用於结清企业欠款。此长期计划的第一阶段旨在解决至少一万亿人民币拖欠私营企业的债务,目标完成日期定於2027年。
瑞银表示,早前於2月演说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解决地方政府延迟支付企业款项的紧迫性,警告此问题可能侵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私营企业业务,并损害整个社会。若彭博新闻中的计划实施,瑞银认为新发行的银行贷款仍可能发放予LGFV(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地方政府被禁止直接向银行借款。
相关内容《大行》瑞银对内银股投资评级(表)
根据瑞银先前的计算,LGFV至2024年上半年可能有3.5万亿元人民币应付款项。其中,估计已结清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因为瑞银曾估计,约30%至50%的债务置换收益用於此目的,而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已分别发行2万亿元、1.8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再融资债券。
瑞银认为,上述举措对银行的影响包括:银行贷款量轻微增加,略为正面:假设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於2026及2027年两年内发放,每年5,000亿元人民币,相较於每年17至18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增长看来微不足道,或仅相当於行业贷款余额的0.2个百分点增加。即使如此,瑞银仍视此追加为对银行的正面因素,因为银行目前面临贷款需求疲弱。
其次为整体资产质量可能改善:减少对企业(例如上游供应商)的欠款,可能有助改善企业流动性,进一步刺激企业投资及消费者信心,从广泛角度有利於银行的营运。此外,瑞银认为,额外贷款可能带有政府纾困预期,借款人为政府认可的实体,仍可增加债务。贷款收益率压力亦看来有限。
相关内容《大行》瑞银料内银首季度净利润保持正向增长 看好信行(00998.HK)、建行(00939.HK)及工行(01398.HK)
瑞银提及,根据新闻,可能的贷款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及国有银行。虽然可能对中国的银行承担国家职责有所担忧,但预期下行有限,因为银行已知对LGFV的敞口很大,估计至2024年上半年达40万亿元人民币。
瑞银对中国银行维持建设性看法,特别是那些股息高且可持续的,例如工商银行(01398.HK) 0.000 (0.000%) 沽空 $1.16亿; 比率 10.973% 、建设银行(00939.HK) 0.000 (0.000%) 沽空 $1.72亿; 比率 14.398% 、中信银行(00998.HK) -0.050 (-0.683%) 沽空 $2.67千万; 比率 11.493% 及招商银行(600036.SH) -0.760 (-1.755%) 。瑞银亦青睐区域银行,其拥有吸引人的股息收益率、稳健的盈利增长及高ROE:成都银行(601838.SH) -0.370 (-1.988%) 及杭州银行(600926.SH) -0.270 (-1.689%) 。
(瑞银对银行股的评级见另表)
相关内容《大行》大华继显:美加徵关税对中资银行潜在风险可控 首选建行(00939.HK)
(hc/u)(港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沽空资料截至 2025-09-12 16:25。) (A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
AASTOCKS新闻